综合信息

综合信息

Information disclosure

政策法规

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信息 > 政策法规
中共昆明市委办公室 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高质量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 城镇化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时间:2023-03-31

各县(市)区,滇中新区,各开发(度假)区、自贸试验(经济合作)区,市委和市级国家机关各部委办局,各人民团体,市属企事业单位,大专院校:

      《高质量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实施方案》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中共昆明市委办公室

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3月15日

      (此件公开发布)


高质量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实施方案

      为统筹推进健康县城、美丽县城、文明县城、智慧县城、幸福县城(以下简称“5类县城”)建设,不断开创城镇化建设新局面,根据《中共云南省委办公厅、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高质量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云办发〔2022〕48号)精神,结合昆明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决策部署,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规律、集约高效、绿色低碳、传承文化、系统观念、分类引导的原则,贯彻人民城市、公园城市建设理念,按照“人、城、湖、产”融合和“内涵式、集约型、绿色化”协调发展方向,聚焦“宜居、韧性、创新、智慧、绿色、人文”等要素,推动县城产业发展、服务提升和人口集聚良性互动,完善县城生产功能、生活功能、生态功能和安全功能,促进区域协调、城乡融合,打造一批和谐宜居、特色鲜明、富有活力的现代化新县城。

      到2025年,全市力争建成兼具“健康美丽文明智慧幸福”属性的县城3个、每个单类县城各2个以上,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82%左右,县城常住人口与2020年相比共计增加10万人左右,县级财政民生支出占比保持在75%以上;县城路网密度不低于8.5公里/平方公里,县城建成区无污水乱排现象,主城区无黑臭水体,其他县区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县城建成区绿地率不低于37%,县城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不低于12平方米;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占无害化处理能力比重不低于65%,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90%以上;县城城市规划馆、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少年宫等类别场馆不少于3类(个);县城核心区域5G基站不少于1个/平方公里,完成光纤入户改造并实现接入能力达500兆/秒;城镇常住人口年均增长率不低于1%。

      二、重点任务

      (一)提升县城产业发展水平

      1.筑牢产业发展根基。巩固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引导农村二三产业在县城集聚发展,壮大县域特色经济。各县区紧扣自身功能定位,积极承接中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加快推动城市功能核心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推动城市功能拓展区先进制造业、健康产业、特色农业发展并做好中心城区产业配套服务,推动北部县区绿色经济发展,培育农产品加工业集群和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鼓励招大引强和以商招商,推进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引导和支持全市现有企业与其他地区高端高新企业对接嫁接,在研发、设计、制造、服务等环节深度融入现代产业链。积极培育文化体验、休闲度假、特色民宿、职业教育、养生养老等产业。制定磨憨—磨丁合作区重点鼓励产业发展目录,大力发展跨境产业、保税物流、外贸综合服务等产业,促进口岸经济提质增效。〔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教育体育局、市民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投资促进局、市大健康办,县(市)区、滇中新区、开发(度假)区、自贸试验(经济合作)区(以下简称“县区”)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2.提升产业平台功能。稳妥有序推进开发区优化提升,支持建设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高标准推进“七通一平”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步配套信息、人才、技术、物流、金融等公共服务平台和必要的社会事业项目。积极引导产业项目特别是工业项目向园区汇集,打造集聚集约、链条完备、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支持以“飞地园区”、“合作共建”、“委托管理”等模式共建跨区域产业合作平台。推动开发区基础设施数字化、管理服务数字化,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与开发区建设深度融合。〔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商务局、市金融办,各县区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3.健全商贸流通体系。培育安宁市草铺和寻甸县、宜良县等省级物流枢纽,加强安宁市桃花村—草铺、经开区王家营、空港经济区临空、晋宁区青山、嵩明县杨林等物流聚集区建设,规划布局一批具有区域发展特色的物流中心。推进昆明—磨憨陆港型(陆上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主动衔接中缅海公铁联运新通道,打造区域性国际物流枢纽中心。加快建设区域性城市配送中心、专业型公共配送中心。鼓励布设智能快件箱、快递末端综合服务场所。积极改造传统农贸市场。加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推广现代冷链物流技术标准和应用,构建覆盖肉类、花卉、果蔬、野生菌等产品的高效冷链物流服务体系和信息追溯体系。〔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各县区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4.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围绕主导产业,建立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库,畅通科技成果与市场对接渠道,培育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推广应用的技术市场。发挥金砖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中国—南亚技术转移中心品牌效应,加快打造中国昆明南亚东南亚科技服务业合作中心,推动形成区域性国际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高地。鼓励支持高成长型科技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谋划布局中试基地和标准厂房,提升孵化器能级水平。落实好省市一体化科技创新协同机制,积极参与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重组,大力引进国家重大科技项目、重大科技设施、院士工作站、技术创新中心等科研机构。推动杨林经开区国际企业孵化园、石林台创园国家级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等项目开工建设。加大创业扶持力度,落实创业担保贷款、税收优惠等政策。〔市科技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税务局,各县区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5.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优先培育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现代农业、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人工智能等产业需要的专业人才,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鼓励企业与职业院校、培训机构共建共享生产实训基地,依托安宁、嵩明职教园区和市属高职院校,积极与国内外优质职业教育机构合作,重点培养符合南亚东南亚国家需求的高技能人才。支持企业开展岗前培训、新型学徒制培训和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完善职业培训补贴政策,畅通培训补贴直达企业和培训者渠道。〔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教育体育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各县区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二)分类引导培育县城发展

      6.建设卫星县城。支持晋宁区、安宁市、富民县、宜良县、嵩明县积极融入中心城区建设发展,强化中心城区与卫星县城的快速交通连接,有序引导人口、产业、功能向卫星县城疏解转移,构建通勤便捷、功能互补、产业配套的中心城区与卫星县城联动发展格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交通运输局,晋宁区、安宁市、富民县、宜良县、嵩明县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7.培育专业功能县城。支持安宁市、宜良县、嵩明县、石林县等发挥资源、交通等优势,紧扣自身功能定位,培育特色经济、壮大支柱产业,强化产业平台支撑,增强县城吸纳人口能力,带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成为先进制造、商贸流通、文化旅游等专业功能县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商务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安宁市、宜良县、嵩明县、石林县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8.加快发展农产品主产区县城。支持农产品主产区聚焦蔬菜(含食用菌)、花卉、山地牧业、中药材、林果、特色水产及茶叶、咖啡精深加工“6+2”等重点产业,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延伸农业产业链,壮大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创意农业等新业态,综合提升农产品质量和多功能价值,形成一批优质化、品牌化、专业化农业产业基地。〔市农业农村局,各县区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9.积极发展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城。支持东川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培育发展接续替代产业,强化生态环境治理修复,筑牢金沙江下游生态安全屏障,并重点发展生态蔬菜、水果生产加工及农产品交易物流。支持禄劝县、寻甸县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充分发挥生物资源、土地资源与劳动力资源优势,着力发展绿色经济,不断壮大和完善以传统粮食、特色烟叶、绿色蔬菜、高端水果、畜禽养殖及其精深加工、优质坚果、特色中草药为支撑的山地特色生态农业产业体系。〔市发展改革委、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林草局,东川区、禄劝县、寻甸县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10.加快建设磨憨国际口岸城市。制定实施磨憨国际口岸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推进磨憨口岸货场改扩建、磨憨至磨丁跨境高速公路等项目建设,解决口岸基础设施薄弱、通关能力不足等“卡脖子”问题。培育国际物流、跨境旅游医疗康养、进出口加工制造、国际金融贸易等重点产业。加快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建设,推进磨憨口岸智慧化改造升级,建立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推动人员货物往来便利化,力争跨境货物运输量、货值翻一番。以省会城市标准改善民生,全面提升磨憨公共服务水平。〔磨憨—磨丁合作区,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民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卫生健康委、市金融办、市投资促进局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11.因地制宜创建“5类县城”。统筹好当前实际和长远需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从最有基础、最具优势的方面出发,逐项推进各类县城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县城同步创建健康美丽文明智慧幸福“5类县城”。〔市发展改革委、市文明办、市科技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卫生健康委,各县区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三)完善县城基础设施体系

      12.完善交通基础设施。推进福宜、三清高速公路建设,加大国省道提升改造力度,完善区域骨干路网功能。落实“窄马路、密路网”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实施交通畅行工程,推动县城道路改造,打通交通拥堵节点。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优化公交站点布局、线路和设施设备,提高公共交通分担率。支持棚改区、老旧小区、产业园区等建设停车设施,鼓励建设立体停车场(库),推进居住小区和企事业单位停车位错时共享。规范设置交通安全设施。推进县城市政道路与干线公路高效衔接,有序开展重点路段升级改造,系统提升交通出行条件。大力推进水运交通建设,加快东川港建设和禄劝港(含乌东德翻坝运输)前期工作。统筹规划建设磨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强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市交通运输局、市公安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各县区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13.实施城市更新改造。推进城镇老旧小区、老旧厂区、老旧街区、城中村改造和城市棚户区改造,鼓励实施连片改造、整体集中推进,统筹布局和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重点改造市政配套基础设施等公共部位,切实改善居住环境;推进居住社区补短板,完善社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便民商业服务设施和公共活动空间;鼓励老旧厂区进行空间功能置换,推进落后产能改造和异地搬迁,采用市场化方式,培育发展双创空间、新型产业空间和文化旅游空间等新业态、新功能。支持有条件的老旧街区发展街区经济,建设成为新型文旅商业消费集聚区。推进燃气、供水、排水等老化管道和设施更新改造。推动百货商场、大型卖场、特色商业街改造提升。〔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水务局、市商务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滇池管理局,各县区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14.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持续开展“城市体检”,系统谋划提升县城整体韧性。加强县城抗震、防风、防洪、排涝、消防等设施建设,提升交通、水利、供电、供气等基础设施抗损毁能力;开展现有重要建筑抗震鉴定和加固改造,确保新建建筑严格落实抗震设防强制性标准;强化产业园区等重点区域安全生产管理,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因地制宜建设、改造应急避难场所,加大应急物资储备力度,提升社区自然灾害避灾点建设水平;完善交通物流、供电供水、信息通信等生命线备用设施,提高极端条件下的快速恢复能力;统筹推进防洪排涝设施和海绵城市建设,修复改造破损老旧排水管网,推进易涝区域整治提升。〔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局、市商务局、市应急局、市滇池管理局、市防震减灾局,各县区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15.建设新型基础设施。积极推进县城基础设施智慧化,加大双千兆网络建设,提高城镇、医院、学校、交通枢纽等重点场所5G通达率和连续覆盖率,推动交通、能源、园区、电网、新能源充(换)电等设施智慧化改造升级,夯实智慧县城发展基础。推动传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数字化转型,加快推进智慧健康综合体、智慧停车、智慧教育、智慧广播电视等项目建设,打造数字生活新场景。推行县城运行“一网统管”,拓展城市大脑具体应用,积极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构建集在线监测、分析预测、应急指挥于一体的智能城市治理体系。推动公共服务“一网通享”,构建县城数字资源体系,建立公共设施数字档案,以数字化提升公共卫生、健康、养老、就业、社保等基本民生保障水平。深入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大力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政务服务平台互通、数据共享复用,实现高频事项掌上通办,切实提高政务服务质效。支持磨憨开展“城市大脑”建设,打造“千兆城市”。〔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政务服务局,各县区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四)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水平

      16.完善医疗卫生体系。继续实施县级医院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推进县级公立综合医院、公立中医医院综合服务扩容提质,推动县城医院达到三级医院设施条件和服务能力。加强县级疾控中心设施设备及业务用房配置,推进疾控中心标准化建设。实施重大传染病救治能力和疾控机构核心能力“双提升工程”,建立健全市县两级传染病医疗救治体系。推进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创建省级儿童早期发展示范基地。提升县级产科能力,完善危重孕产妇、新生儿会诊抢救网络,加强会诊抢救中心建设,增加新生儿救护专用车辆,进一步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健全完善中心城区三甲医院对薄弱县级医院、磨憨镇医院的帮扶机制,推动完善基层卫生医疗服务体系,实现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全覆盖。〔市卫生健康委,各县区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17.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推进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按照义务教育学校优质均衡建设标准,补齐教学和生活设施短板,创新控辍保学工作机制。深入实施高中阶段教育攻坚行动,每个县城至少建成1所一级高完中,着力提升高中教育教学质量。实施中职达标工程和“双优计划”、高职“双高计划”,集中力量支持市属职业院校优化学校布局和课程设置,建设紧贴昆明产业发展的高水平院校和差异化专业(群)。扩大公办幼儿园规模,支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落实随迁子女就学和转学等政策。强化市级优质教育资源与磨憨挂钩联系机制,优化磨憨教师队伍结构,带动磨憨学校共同发展。〔市教育体育局,各县区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18.推进养老托育设施建设。推动养老服务设施扩容提质,深化公办养老机构改革,鼓励社会力量建设综合型养老社区,提供托养、日间照料、助餐助浴、康复护理等一站式养老服务。支持养老服务机构与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医养康养联合体。推动城市公共设施适老化适幼化改造。加强普惠性幼儿托育服务供给,推动托育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鼓励在居住社区、工作单位等场所建设一批嵌入式、分布式、连锁式、专业化的托育设施,构建多元多样、覆盖城乡的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市民政局、市卫生健康委,各县区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19.加强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根据需要新建和改扩建一批县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等公共文化设施。推进智慧广电云平台建设,建强用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升级改造县级广播电视台制播系统,全面完成应急广播体系建设。推进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提档升级,建设社会足球场地、体育公园、健身步道等全民运动健身新载体,打造“15分钟健身圈”。健全城市文化体育设施共享机制,完善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政策,加快推进文体场馆开放共享。整合基层文化服务设施,推动建设综合服务中心,提升乡镇文化站服务效能。〔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教育体育局、市广电局,各县区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20.提升社会福利水平。加强专业化残疾人康复、托育、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推动孤儿数量少、机构设施差、专业力量弱的县级儿童福利机构将抚养的儿童向市儿童福利院移交,鼓励县级儿童福利机构向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转型。加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设施建设。补齐殡葬服务设施短板,更新改造老旧殡仪馆。〔市民政局,各县区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五)提升县城人居环境质量

      21.提升文化气息和文明素养。编制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规划,深挖历史文化内核,推进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传统村落)、街区体系化保护和活化利用。加强革命文物、红色遗址保护利用,推动红色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依存的文化生态,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县城建设。举办好各民族传统节庆活动,提升民族节庆活动品牌创新力、影响力、传播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塑造符合县城发展方向、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开放包容、充满活力的城市精神。积极开展和谐社区共建行动,完善村规民约、市民公约等约束性规章制度,全面提升城乡居民素质。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实施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市文明办、市发展改革委、市民族宗教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各县区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22.开展绿化美化行动。编制实施绿化美化十年规划,大力推进绿美城市、绿美乡村、绿美交通、绿美河湖、绿美景区等建设,为全省城乡绿化美化提供示范。积极推进县城公园体系和绿道建设,完善生态绿地系统,全面消除县城面山裸露山体,建设与周边山水空间联通的生态绿色廊道,鼓励打造以本土植物为代表、具有地方特色的县城景观道路、街区,推动“绿美+”经济发展壮大,建设一批彰显春城特色的绿美典范。〔市发展改革委、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林草局、市园林绿化局,各县区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23.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发展壮大光伏、绿色制造、智能电网设备等产业,谋划氢能、储能产业链,探索推进绿色能源新领域应用,引进和培育一批绿色工厂和工业产品绿色设计企业。实施能源消费“双控”制度和节能降碳行动,推进重点领域能源资源节约高效利用,推动传统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大力发展低能耗、低碳排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具备条件的省级及以上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积极创建绿色低碳示范产业园区。推动县城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推广绿色建材和绿色施工。发展绿色交通,推动公共交通工具、物流配送和市政环卫等车辆电动化。减少一次性消费品和包装用材消耗。〔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市城市管理局,各县区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24.增强污水垃圾收集处理能力。大力推进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及其配套管网建设,推动污水资源化利用。推进污泥无害化处置设施建设,稳步提高污泥无害化处置率。完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配备满足分类清运需求的收运车辆,改造垃圾房和转运站,加大生活垃圾焚烧设施建设力度。健全危险废弃物、医疗废物收集转运处置体系。推进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市城市管理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卫生健康委,各县区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六)提高县城辐射带动乡村能力

      25.推动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推动城乡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建设、管护,促进供水、供电、供气管网向城郊乡村和中心镇延伸。促进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拓展公路客运站综合服务功能。推进5G、千兆光网向乡村延伸,建设数字乡村。推进城乡物流“一体化”建设,拓展农产品上行与工业品下行双向物流通道,打造“一点多能、一网多用、深度融合”的城乡配送服务网络。〔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局、市商务局,各县区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26.推动公共服务向乡村覆盖。发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通过派驻、巡诊、轮岗、远程医疗等方式,鼓励优质医疗资源和服务向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延伸,推动三级医院优质资源下沉,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建设,完善“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体系,形成城镇15分钟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圈。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县管校聘”改革,推行县域内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和城乡教育联合体模式,鼓励组建县域内教育集团。加强区域养老服务中心、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村级幸福院、互助服务站、老年活动室等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健全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大力发展乡村普惠型、互助性养老。〔市卫生健康委、市教育体育局、市民政局,各县区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27.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接续实施乡村振兴“百千万”示范工程,全面推进乡村“五大振兴”。推进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培育发展“一县一业”、“一镇一特”、“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做大做优蔬菜、肉牛、咖啡、中药材、水果等重点产业,打响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品牌。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和农业设施产权抵押贷款工作,盘活农村闲置资产,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统筹抓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整治和公共服务提升,健全新时代乡村治理体系。深入实施农村居民和脱贫人口增收三年行动,持续巩固提升住房、教育、医疗、饮水安全等工作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支持东川区、禄劝县、寻甸县等乡村振兴重点县加快发展。〔市乡村振兴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农业农村局,各县区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七)完善制度机制

      28.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健全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工作机制,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市民化配套政策体系,依法保障进城落户农民的农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促进农业转移人口更好融入城市。以县城为基本单元,推进城乡空间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完善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机制,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完善政府、社会、群众参与县城规划、建设和管理机制,加大公众参与力度,探索建立社会公众列席乡镇(街道)有关会议制度,建设面向城乡居民的综合服务信息平台,推进城镇共建共治共享。〔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体育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医保局、市城市管理局,各县区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29.做好规划设计。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加快推进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结合实际编制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科学编制县域村庄布局规划。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合理确定县城及其各区域功能定位、规模体量、空间格局、开发强度和远景目标。各县区可结合实际“一县一策”编制“5类县城”建设方案(或单类县城建设方案),明确建设重点、保障措施、组织实施方式,精准补齐短板弱项。加强县城总体设计和建筑单体设计,科学确定城市风貌,统筹城市建筑布局,强化城市设计对开敞系统、重要廊道节点、天际轮廓线等空间秩序的规划管控引导,优化公共空间、景观小品、标识系统设计,突出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保护城市山水格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发展改革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乡村振兴局,各县区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30.强化要素保障。健全投融资机制,发挥政府投资引导作用和放大效应,积极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夯实企业投资主体地位,放宽放活社会投资。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人才培养和引进,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推动规划设计师、建筑师、工程师“三师入乡”。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大力推进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依法合规处置,推动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合理利用地上地下空间,加快烂尾楼清理整治,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要求前提下,建立工业用地产出效率激励机制,增加混合功能用地供给,推动土地复合开发利用、用途合理转换。〔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各县区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实行市级组织推动、县级抓好落实的工作机制。成立昆明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5类县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展改革委,负责日常工作。市级有关部门要主动作为、密切配合,按照职能职责和本方案分工要求,督促指导县区开展好工作。各县区要强化主体责任,调动各方面力量参与城镇化建设,实行台账式管理、项目化推进,逐条逐项落细落实各项任务。〔市发展改革委,各县区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二)开展争先创优。各级各部门要明确争先创优目标,按照“大干大支持、不干不支持”的原则,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在预算内资金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安排、土地等要素保障方面,对在“5类县城”建设中取得明显成效的给予倾斜。〔市发展改革委、市文明办、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卫生健康委,各县区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三)加强干部培训。市县两级党校(行政学院)要把培养干部城市工作能力作为重要任务,加强专业培训,教育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尊重县城发展规律、自然生态环境、历史文化传承、群众诉求,用科学态度、先进理念、专业知识去规划、建设、管理县城,促进县城健康发展、增进群众民生福祉。〔市委组织部、市文明办、市委党校(市行政学院)、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卫生健康委,各县区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四)常态监督评估。完善监督考核机制,加强对城镇化建设工作的指导和督促,及时开展动态监测和总结评估,把县城发展工作作为县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新型城镇化成果成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工作不实、行动迟缓、推诿扯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通报或约谈。市级牵头部门要适时组织有关部门、第三方和专家开展成效评估。〔市委组织部、市发展改革委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五)做好宣传引导。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解读高质量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新理念、新政策、新举措,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调动各方参与县城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政府、社会、群众同心同向行动,汇聚促进县城发展正能量。定期总结提炼城镇化建设成效,及时推广典型经验和创建成果,强化示范引领,高质量推进“5类县城”建设。〔市委宣传部、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卫生健康委,各县区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来源:中共昆明市委办公室)

[资料下载]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习近平李克强作重要讲话上一篇:没有了
云南滇中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云南滇中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云南滇中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云南滇中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